農曆新年,口腹之慾肆虐,本土勢力再次擴張。
偶遇今冬最強寒流,慵懶之意暴增,轉瞬即逝的暖夢,暫由兩張綿被圍起。
如果這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假期,那有多好。
《孔子》上得快,落畫落得更快,無緣大銀幕,惟有寄望dvd快點推出。
前天在書店當眼處赫然看見陳汗的原著小說,立即購入,算是止渴,兼因本地詩人陳汗之名。
他的地獄詩,看過,印象頗深,因此對他的文字也有信心。
看了幾回,挺引人入勝的,倒不單是文字,還有那種情懷。
那種努力把握一代哲人情懷的情懷,那種努力投進滔滔亂世的情致。
寫這樣的一個憂傷而奮進的人,最重要的大概不是情節或劇情或特技吧。
不禁遙想(其實不過是半年前的事)費穆大導的《孔夫子》,有幸在去年電影節看過修復版,就是被那簡陋但深遠的黑白演出感動,只是不知何年何月才推出dvd,讓我把這一份情懷好好收藏。
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城市的假日天空佈滿微絲血管
13/2
訂了檯,買了戲飛,都在新商場,加上要買晴人節禮物,是日便變成了商場日,正好避避陰雨天氣。
午宴位於k11,以藝術作招徠的商場,是想象得到的「裝置」方式,將很多本土藝術家的作品擺放在、掛在四周多餘的留白的空間,有的像填塞,作品本身有意思,位置卻突兀,像臨時居留或棄置處,有的則能寓實用於欣賞,像那幾顆「果子」花崗椅,遠看感受它的毅力,坐下承受它的堅硬。
「浜」,入口很講究的日本料理店,淺淺流水五彩金魚在游戲,一經對比,室內便不算特別,最大好處是寬敞。是時人客不多,師傅默默工作,柔光流佈,簡潔而空寂。
兩客午市定食,晴要了鰻魚,我要了銀鱈魚。日式蒸蛋與mi2cool的比較,高下立見。天婦羅除了南瓜和蝦,還有薄薄一片魚柳,很少見。不過要數最好吃還是主菜銀鱈魚,蜜燒脆皮,肉質甜而帶爽,一小片一小片的細嚼還嫌不夠。
飯後玩玩相中人,時間差不多便轉移陣地。尖沙咀地鐵站成為通道,從一個出口到另一個出口,完全足不出戶又遷至一個噱頭十足的新商場isquare。長長的電梯隧道種滿虛擬花草,自然的幻象與幻覺完全浮上表面,因為感光儀的神助,任何人以至事物經過都會掀起一陣搖曳,薄公英有無限的種子散播,只差大樹未曾落葉。
頂層ua新戲院看《蘇乞兒》,看到一個動作指導變成導演後不能專注、「兩頭唔到岸」的尷尬。武打雖激烈,影像雖凌厲,而未見奇招巧手(真實招式上和拍法上),一味噴血,一味跳街舞,殺聲震天終於也會令人麻木,醉拳的意態神采無疑未有好好把握和表現。敘述方面就更顯出稚嫩,大局上硬分章節,彼此融離,脈絡雖明晰猶如數家珍,卻反而失掉了應有的傳奇質感,過場生硬不在話下,旁白式的交代只會令人想起話劇的基本功,相比之下,和于仁泰一起執導的《霍元甲》便靈活自然一些,幸好袁導演也有避重就輕,文戲沒有著墨太多,起碼緊湊有餘。安志杰很搶鏡,滅門前一段拍得有迫力,有很大程度便是因為他的演出,融入了仇恨身世,表情夠陰冷,不過之後越來越邪門,反而兒戲了,人物形象也表面化了。趙文卓演得循規蹈矩,周迅真正發揮機會不多,周杰倫做了演員也仍是周杰倫。3d效果還算不錯,只是在開場四十分鏡後突如其來的提示在觀眾中間引發了一點擾攘,是額外的惹笑效果。
晚上行維園,發覺原來也不是自尋死路,迫一點更好。毛毛細雨,讓我們合作想到了一句詩:城市的天空滿佈微絲血管。走走停停,直到雙腿有點酸軟,便帶著兩根虎爪離開。
新年在小巴上度過,耳中聽著你播的jupiter,一顆印著大紅斑的碩大行星。
14/2
拜年拜了半天,乘機溜了出來,唱了兩個多小時的happy hours,算了解了k渴。
k後選擇了夜行,一直往市區的邊緣走,看對岸的地標統統剖成了矮子,直到又走進了華麗堂皇的大商場。
晴說是威士忌,我竟然喝了,一顆酒心朱古力讓我在巴士上睡得昏昏沉沉的。我的那束遲來的玫瑰大概還在晴的懷中盛放著吧。
也謝謝你那永不凋謝的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