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算帳

今日在新亞二手書店付款時,發現多了一重抄書名的手續。
這種原始的紀錄工作並不罕見,我在元朗那間倒閉了半年的書店也見過,只是科技的應用太普及,等待的感覺,等待的時間都變得奇異。
於是我就看她寫,看著看著,忽然對這本平平無奇的流水帳產生了興趣。
翻揭二手書店的流水帳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尤其是對我這一類書獃子來說。
想找一本書,搬搬抬抬找不到,偏偏在簿子上出現,是被人捷足先登?還是別人的耐性、決心以及掏書的功夫勝過自己?總之,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
買了一本書,滿心期待,回家細看,一落千丈,這樣的書,再次榮登榜上,既可聊以自慰,卻又足以扼腕。自慰者,失意不獨我一人;扼腕者,遭逢不測又一人。不過,各人品味資質殊異,誰知那人不是找到了心頭好呢?
買到好書,喜出望外,相遇的愉快甚至比閱讀的愉快更愉快,難得有另一本遇上它的伯樂,頓覺相知相交,好書與愛書人同樣不寂寞,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但是,他會比我更愛它嗎?
書店生意如何,不是我看的重點。只是如果注意到帳簿的紀錄日漸稀疏,也不禁會為書店的前景擔憂。畢竟本地的二手書店已經不多。
我這些感受和想像,可說是完全從讀者的角度著眼的。如設想自己不單是讀者,也是作者,有屬於自己的作品,又在帳簿上看到那個熟悉的名字,那一剎那的感受,應該是挺複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