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好戲

又一星期,好戲一齣接一齣,周五看了《複雜關係》,周末看了其中一隻封塵vcd《情流心海》,今天又看了藝術節的《老舍五則》。有時間再說說感受。

吃飯時和小章談到自己的憂慮,說什麼怕自己的感受和寫作的意欲都給生活磨蝕了磨鈍了,彷彿話音剛落,才是一眨眼的事,轉頭便在商場裡感到暈眩和窒息,就像中伏被圍,身陷自設的機關,既不憤怒亦非恐懼,唯有濃重的無助與迷惑。霎時間內心洶湧澎湃,細節伴著情感沖來沖去,似乎是沉澱了又翻起的碎片。

這是什麼病症?離開事發之處一旦遠了、久了,一切又回復正常,清醒冷靜如我這樣把當時的艱辛娓娓道來。

回憶這回事就是暗病,就是隱疾,它就寄居在身心之中。你讓它安安份份在你心內某處某角落住下來倒還好,刻意想趕走它或它私下搬走了,更遭,它只會流遍全身,如果強出頭和它硬碰硬,偏向虎山行呢,它就立即毒發。

2 則留言:

  1. 也斯的"中午在魚則魚涌", 最末一段是這樣說的: "有時, 我走到山邊看石/學習像石一樣堅硬/而我 總是一塊不稱職的石/有時奢想軟化 有時/卻奢想飛翔".

    踏入職場近十年, 這一段落無時不在我心頭浮起. 然而, 感受卻有所不同, 由早年的唏噓嗟嘆, 到近年成為了生活中不如所願的緩衝, 像一樂句, 軟化較由"生活"中而來, 較"石頭"還堅硬的敲鑿".

    記得瘂弦常用來誘掖後進的一句, "堅持到底, 就是成功.", 若然不甘被大環境同化為一塊頑石, 不像社會的麻木不仁與鐵石心腸, 就更有堅持的必要. 種種經歷, 折騰與不甘, 都由自己去擁抱與消化, 順水而流, 沉澱在感受的意識裏, 久積成龐沛的創作能量, 脫化為無法再被敲鑿的自由境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