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其實是有批判的,但不是批評,而是不落言詮地呈現。
相比很多「賺人熱淚」的場口,唯獨一組對比,我的印象特別深刻:老狐狸睡在豪華的棺材裡情願死,為賣棺暴發戶做牛做馬也甘之如飴,還感動得涕淚交流;另一幕老狐狸收到琴琴和得意派的喜糖,惘然地咀嚼,然後在他和另一個女子的黑白照前驀然噙淚。
如果甜和苦是兩極,老狐狸在天堂和地獄走了一遭。
片中有倒下的人、倒下的樹木、沒落的校舍、荒煙蔓草的山頭,也有送葬隊伍,和棺材。
但沒有墓碑。
還記得當初發起賣血的齊全在富起來之後立志買下整片山頭建墓園的豪言壯語:這裡將會是世外桃源。
將來?不,沒有將來,現在是曠野,是廢墟,是疾病,是清洗掃蕩,是荒山野嶺升起兩道愛慾的炊煙。煙很濃,轉眼消瘦,不見了。
沒有墓碑,但無處不是墓碑。
人就是墓碑。他們活著就是墓碑。那一個雲影幢幢的遠鏡,就是墓碑。人們用血在上面刻寫下自己的碑文,然後被抹掉,成為別人的千秋萬代,兒孫滿堂。
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在種植墓碑。
轉眼雲煙,九十年代,世界每天在變,中國秒秒在變。變得太快,人心扭曲了,社會猙獰了。然而大地山川依舊。
這是本片殘酷所在。
殘酷之處不在於琴琴和得意轟轟烈烈的喜瑪拉雅最終頹然倒下,而是這座瘋狂的愛的高峰最終不過海市蜃樓。
橫貫的火車如果當初撞死了得意,那是樂極生悲的意外,如今它日日經過這裡,這片默默地審判著許多人的荒野,呼嘯而過,而又不吭一聲,挾帶著現實的進步──那就是此時此地的悲劇。
如果社會的發展是場悲劇,那為愛而流的血會否也變得腥臭?
電影在「我們結婚吧,趁活著」的苦情和噱頭底下落的這一筆,很重。這是貧乏一代的創傷記憶,這是富裕一代的過眼雲煙。
都是活著的墓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